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低肥力土壤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胡玮 [1 ]
李桂花 [1 ]
任意 [2 ]
马常宝 [2 ]
张淑香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碳氮比;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碳; 脲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快速提高低肥力土壤肥力,以石麦15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低肥力红壤和潮土上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效果更好,其中秸秆、猪粪与化肥配合使用对提高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作用最为明显,显著高于其它肥料组合。随着有机肥碳氮比的提高,提高小麦产量与改善土壤养分的作用逐渐变小。在潮土上,碳氮比为12.5∶1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组合在提高小麦生物量方面,分别比碳氮比为25∶1、40∶1的肥料处理平均高24.2%、29.7%,在红壤上则分别为19.8%、21.2%,并且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脲酶活性、微生物量等地力方面的效果也比碳氮比为25∶1和40∶1的处理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对耕地占补动态平衡的经济学反思——兼论建立耕地占用权交易 [J].
施建刚 ;
黄晓峰 ;
唐代中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1) :61-64
[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草甸暗棕壤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刘晓莉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 (05) :9-11
[3]   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于“藏粮于田” [J].
杨正礼 ;
卫鸿 .
科技导报, 2004, (09) :14-17
[4]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劳秀荣 ;
孙伟红 ;
王真 ;
郝艳如 ;
张昌爱 .
土壤学报, 2003, (04) :618-623
[5]   焚烧秸杆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J].
刘天学 ;
纪秀娥 .
土壤, 2003, (04) :347-348
[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J].
唐玉霞 ;
贾树龙 ;
孟春香 ;
张贵民 ;
刘春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02) :80-82
[7]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及相关对策 [J].
张夫道 ;
张俊清 ;
赵秉强 ;
史春余 ;
何绪生 ;
张骏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1) :3-7
[8]   土壤微生物对施入肥料氮的固持及其动态研究 [J].
韩晓日 ;
郭鹏程 ;
陈恩凤 ;
邹德乙 .
土壤学报, 1998, (03) :412-418
[9]   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化学氮肥利用率的研究──Ⅰ.有机物料对尿素N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附视频 [J].
赵京音 ;
姚政 ;
蒋小华 .
上海农业学报, 1998, (02) :67-72
[10]  
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苯胺降解微生物研究[D]. 张逸飞.南京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