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西部茅口组灰岩顶部古喀斯特地貌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25
作者
何斌
王雅玫
姜晓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上扬子西部; 茅口组灰岩; 古喀斯特; 峨眉山玄武岩; 东吴运动; 峨眉山地幔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上扬子西部滇东、黔西茅口组之上多为峨眉山玄武岩所覆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两者不存在沉积间断和地层剥蚀。作者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首次系统地厘定上扬子西部茅口组顶部的古喀斯特地貌,其形态多种多样,包括起伏不平的古剥蚀面、溶蚀洼地、溶斗、峰林、溶丘、洞穴以及洞穴充填物和古剥蚀面上红壤土。古喀斯特地貌在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一次地壳上升运动。本区古喀斯特的系统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喀斯特研究的内容,而且对确定云南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和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提供了重要佐证。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J].
何斌 ;
徐义刚 ;
肖龙 ;
王康明 ;
沙绍礼 .
地质学报, 2003, (02) :194-202
[2]   川南阳新统气藏岩溶成因与气藏分布 [J].
黄华梁 ;
吴葆青 .
中国岩溶, 1985, (04) :3-12
[3]  
滇黔桂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4
[4]  
中国岩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 著, 1979
[5]  
InteractionofmantleplumeheadswiththeEarth''ssurfaceandonsetsmall-scaleconvection .2 GriffithsRW,CampbellIH. 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