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构造对岩溶泉发育的控制作用——以贵州威宁地区为例

被引:5
作者
屈伟 [1 ]
丁坚平 [1 ]
邹仕孝 [2 ]
曹兴民 [1 ]
机构
[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贵州开磷集团矿业总公司
关键词
褶皱; 岩溶泉; 向斜; 背斜; 威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威宁水文地质调查中,笔者等发现这一地区向斜和背斜转折端有岩溶泉的发育,其走向与褶皱轴线走向一致,对上述现象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岩层变形逐渐加大,继而形成构造形迹—褶皱构造,在其轴部局部应力场作用下,在褶皱转折端产生放射状张裂隙,该类张性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径流和岩溶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宜昌磷矿矿床地下水赋存条件的影响因素浅析 [J].
汪力 ;
刘圣德 ;
廖宗明 .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 (05) :497-502
[2]   个旧矿区高峰山矿段地质构造与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J].
李赛 ;
范柱国 ;
邹国富 ;
鲍家亮 ;
杨碧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5) :120-122
[3]   压性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以贵州普定地区为例 [J].
阎长虹 ;
王玉英 ;
罗国煜 ;
陈明珠 ;
詹启伟 ;
陈喜 ;
郭军辉 ;
郑军 .
地质论评, 2008, (03) :343-347
[4]   浅谈密县地区断裂构造与岩溶及岩溶水的关系 [J].
李永乐 .
中国岩溶, 1993, (01) :70-78
[5]  
岩体力学[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凌贤长,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