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非超高压花岗质片麻岩的准确识别:来自锆石微区矿物包体及SHRIMP 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9
作者
刘福来
许志琴
宋彪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非超高压; 花岗质片麻岩; 锆石; 矿物包体; 激光拉曼; 阴极发光; SHRIMP U-Pb定年; 苏鲁; 地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隐藏在锆石微区矿物包体激光拉曼的系统鉴定和阴极发光图像特征的详细研究,配合相应的锆石微区SHRIMP U-Pb定年测试,发现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带中确实存在非超高压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该类岩石中的锆石晶体自核部到边部所保存的矿物包体以不含超高压矿物为特征,相应的阴极发光图像具有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的核部和幔部,以及变质的再生边的特点。其中岩浆结晶锆石微区记录的238U-206Pb年龄为404~748Ma,表明原岩中部分锆石可能经历了Pb丢失,也不排除后期热事件因素的影响,原岩的形成年龄应大于748 Ma;而锆石的再生边所记录的238U-206Pb。年龄为204~214 Ma,与研究区经历超高压变质的副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锆石微区所记录的苏鲁地体快速折返过程中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238U-206Pb年龄的平均值为211±4 Ma,刘福来等,2003a)十分相似。上述特征表明,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部分花岗质片麻岩在超高压变质事件之前就已经形成,但并未“参与”深俯冲—超高压的变质演化过程,而是在苏鲁地体快速折返的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与超高压岩片“拼贴”在一起。该项成果不仅为正确识别非超高压变质岩石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而且对进一步深入探讨苏鲁地体超高压和非超高压岩片的“拼贴”机制有着重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39+602 +6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根部结晶基底隆升的变质岩石学证迹
    游振东
    钟增球
    韩郁菁
    桑隆康
    陈能松
    张泽明
    [J]. 地球科学, 1997, (03) : 83 -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