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结构异同及其对两国经济关系的影响(下)

被引:2
作者
曲文轶
机构
[1]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合作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三大部类产业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产业构成、主导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及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等诸多角度对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异同作了分析,认为两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对双方经济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决定了自发贸易(即市场主导的商品交换)的空间,即产业互补,具体而言就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换俄罗斯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二是引发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现有的产业结构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国的经济关系必须从互补性贸易走向战略性合作。这种战略型合作模式不是立足于静态比较优势,而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和动态社会收益。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俄经济合作须超越互补性分工局限:以辽宁省与俄罗斯投资合作为例 [J].
曲文轶 .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6, (11) :34-39
[2]   俄中经济合作带给中国企业广泛空间 [J].
普京 .
中国报道, 2005, (06) :10-11
[3]  
俄罗斯统计年鉴....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