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近7.0-0.73MaBP期间甘肃临夏盆地古气候演变的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16
作者
:
钟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钟巍
方小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方小敏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吉均
朱俊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朱俊杰
机构
:
[1]
不详
[2]
新疆大学地理系
[3]
不详
[4]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
[5]
不详
来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8年
/ 01期
关键词
:
临夏盆地,地化元素,气候演变,7.0-0.73MaBP,青藏高原;
D O I
:
10.13448/j.cnki.jalre.1998.01.006
中图分类号
:
P59,P53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有关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演变信息。近7.0-0.73MaBP期间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具相同或相近表生地化性质的元素含量波动呈现大致相同的特征。由常量元素氧化物所揭示的此期间临夏盆地温湿变化明显地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即7.0-5.35MaBP,虽有冷干与暖湿波动,但总体上却呈现出一种较为和缓、稳定的气候特征;至5.35MaBP前后,出现一具全球意义的冷峰,随后气候进入冷干与暖湿频繁、大幅剧烈波动的时期,可能同青藏高原此时开始的整体隆升并导致亚洲季风开始建立但极不稳定的状况有关。而3.4Ma和2.90Ma两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的发生很可能使得青藏高原隆升至一个关键高度,此时亚洲季风已稳定建立,地化元素波动平缓,气候环境以冷湿为主要特征,湖相沉积发育。之后,1.60Ma前后高原再度隆升,导致黄河朔源侵蚀加剧,最终切穿临夏盆地,排干湖水,且此时高原巨大的山体已成为南来湿润气流的障碍,使内陆地区趋于干旱,温带荒漠开始发育,并在其四周广泛地开始了风成黄土的堆积,而黄土堆积中黄土与古土壤的交替出现仍是冷干与暖湿气候特征的反映。因此,近7.0-0.73MaBP期间临夏盆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