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广西和贵州MCC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22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春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屠妮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东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陕西榆林市气象局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
[4] 陕西省气象局
[5]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6]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广西和贵州;
MCC;
暴雨;
综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7年6月8~9日广西、贵州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引发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不连续后退向西发展,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MCC发生区对流层中低层随高度向西倾斜高能管的形成,维持了MCC发生区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华北高压底部东北气流带来的冷空气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产生的锋生,有利于MCC的形成;对于MCC的生成发展、维持和消亡,在CAPPI(1.5 km)径向速度图上看到:首先有西南低空急流生成,接着在西南低空急流左侧出现气旋性辐合或经向辐合;和类似飑线的强对流云带的东移转向南压配合,生成范围很大的径向强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减弱消失,预示着MCC的减弱或消散。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5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高原东侧一次大暴雨过程动力热力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04) : 796 - 806屠妮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何光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2]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环境场综合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01) : 46 - 57井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李明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局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毕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贺文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井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杜继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局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 [4]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云微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J]. 高原气象 , 2006, (03) : 423 - 429文莉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程麟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左洪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吕世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 [5] 青藏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对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6, (03) : 442 - 450李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何光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6] 黄土高原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 2006, (02) : 302 - 308刘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陕西省气象台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J]. 高原气象, 2006, (01) : 45 - 51文莉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程麟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左洪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吕世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 [8]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MCC的环境流场及动力分析[J]. 高原气象 , 2005, (05) : 805 - 810侯建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孙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杜继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 [9] 远距离台风影响陕北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 655 - 662井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贺文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毕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艾丽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 [10] 青藏高原东北侧突发性暴雨地面能量场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 2004, (04) : 453 - 457杜继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李明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张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孙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