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病毒gE/gBPCR鉴别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21
作者
陈陆
查光明
王川庆
郭万柱
徐志文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PCR; 潜伏感染;
D O I
10.16656/j.issn.1673-4696.2005.05.004
中图分类号
S854.4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RV)潜伏感染及确定病毒潜伏的主要部位,建立了能鉴别PRV野毒株和gE基因缺失疫苗株gE/gB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能用于病毒潜伏感染的检测;同时还确定PRV潜伏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三叉神经节、扁桃体、嗅球、脑干、脑桥和咽黏膜。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动物病毒学.[M].殷震;刘景华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2]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J].
陈陆 ;
郭万柱 ;
徐志文 ;
徐静 ;
王小玉 .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0, (S1) :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