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西部地区近50年水面蒸发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3
作者
夏依木拉提·艾依达尔艾力
机构
[1] 新疆伊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关键词
水面蒸发量; 趋势分析; 变化特征; 天山西部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2.2 [蒸发观测];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利用天山西部地区10个代表性水文、气象站1957~2006年20 cm口径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天山西部地区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西部地区代表站水面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性,水面蒸发量随海拔高程的增高而减少;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变化很不均匀,而年际变化比较稳定;从1987年开始天山西部地区代表站年水面蒸发量转入一个快速下降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平均年水面蒸发量较1957~2006年50年均值减少6%7%,较1957~1986年30年均值减少10%11%。在季节变化中以夏季水面蒸发量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滑动t检验的结果证实,1987年是天山西部地区水面蒸发量由多向少发生突变的转折年;50年来,水面蒸发量总体上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年水面蒸发量的气候倾向率为-53.2 mm/10 a。这与黄河等流域近40、50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的结论基本一致;水面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可以初步认为降水及湿度的增加是天山西部地区水面蒸发量明显减少的主要间接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 [J].
储开凤 ;
汪静萍 .
水科学进展, 2007, (03) :468-474
[2]   1960-200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曾燕 ;
邱新法 ;
刘昌明 ;
潘敖大 ;
高苹 .
水科学进展, 2007, (03) :311-318
[3]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分析 [J].
徐宗学 ;
和宛琳 .
水文, 2005, (06) :6-11
[4]   黄淮海流域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郭军 ;
任国玉 .
水科学进展, 2005, (05) :666-672
[5]   气候变暖对水面蒸发的影响 [J].
车洪军 .
海河水利, 2004, (06) :13-14
[6]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邱新法 ;
刘昌明 ;
曾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4) :437-442
[7]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李栋梁 ;
张国威 ;
丁永建 ;
胡汝骥 ;
康尔泗 .
第四纪研究, 2003, (02) :152-164
[8]  
...SD265-88;水面蒸发观测规范.,
[9]  
水文学原理.[M].芮孝芳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0]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M].施雅风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