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张掖地区为例

被引:22
作者
常娟
王根绪
王一博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张掖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内陆干旱地区, 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对张掖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影响因素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 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则更为显著. 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 从建国初期到现今本区人口增加了 2 29 倍, 而耕地面积也从 9\^7×104 hm2 增加到了18 6×104 hm2. 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 在林地的变化中, 自然条件限制着森林的发展, 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放牧和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垦农田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后期比80年代初期草地面积减少了62 4%. 同时, 荒漠化土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增长. 在土地生态规律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管理, 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 [J].
王根绪 ;
马海燕 ;
王一博 ;
常娟 .
冰川冻土, 2003, (04) :359-367
[2]   干旱内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下的景观土壤有机碳与氮源汇变化 [J].
王根绪 ;
卢玲 ;
程国栋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70-279
[3]   河西走廊土地利用格局及影响因子研究——以张掖绿洲为例 [J].
蒙吉军 ;
李正国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36-243
[4]   干旱区绿洲空间分异演化研究——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 [J].
张勃 ;
张凯 .
冰川冻土, 2002, (04) :414-420
[5]   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 [J].
颉耀文 ;
陈发虎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02) :22-26
[6]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J].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3) :195-203
[7]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王建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1, (04) :360-366+466
[8]   绿洲土地利用评价——以张掖绿洲为例 [J].
蒙吉军 ;
刘家明 .
中国土地科学, 1998, (03) :14-18
[9]   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陈百明 .
自然资源, 1997, (02) :31-36
[10]  
甘肃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朱文兴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