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峨眉髭蟾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11
作者:
费梁
叶昌媛
王朝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胚胎发育;
雷山;
四川狭口蛙;
中国林蛙;
动物极;
植物极;
卵黄栓;
外鳃;
神经板;
卵膜;
峨眉山;
口吸盘;
效应期;
黑斑蛙;
早期胚胎;
梵净山;
D O I:
10.13859/j.cjz.1987.06.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峨眉髭蟾(Vibrissaphora boringii Liu)的外部形态,刘承钊等(1945,1950,1961)曾有记载;有关该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资料,费梁等(1984)也作过报道,并对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和贵州梵净山两地的成蟾和蝌蚪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这些资料有助于了解我国特有的珍贵蛙类——峨眉髭蟾的概况。但是,有关峨眉髭蟾的胚胎发育资料尚未见有报道。1982年我们曾对峨眉髭蟾的近缘种雷山髭蟾(Vi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65
+6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