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地表沥青特征研究

被引:27
作者
代寒松 [1 ]
刘树根 [1 ]
孙玮 [1 ]
韩克猷 [2 ]
罗志立 [1 ]
谢志良 [1 ]
黄耀综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
关键词
沥青; 古油藏; 震旦系; 龙门山; 米仓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川西、川北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本文含泥盆系)地表沥青发育及分布的研究,发现龙门山构造带下组合沥青多集中在寒武系以及泥盆系内,而米仓山地区则多集中于震旦系。龙门山北段下组合沥青热演化程度低,属典型的氧化沥青;米仓山地区下组合(震旦系灯影组)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属典型的热裂解沥青。表明两区下组合古油藏后期分别经历了隆升氧化降解、深埋裂解+隆升暴露两个全然不同的过程。通过对天井山泥盆系沥青、寒武系沥青脉以及米仓山灯影组古油藏的详细剖析后,认为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尤其是灯影组)古油藏的发育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规模大的特点。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认为,龙门山、米仓山前缘地区下组合可能存在较好的保存条件,因此下组合(尤其是灯影组)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87 / 6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油砂成矿条件与资源评价 [J].
邓虎成 ;
周文 ;
丘东洲 ;
谢润成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1) :69-75
[2]   川北青川地区下寒武统沥青质砾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王约 ;
王训练 ;
高金汉 ;
黄禹铭 ;
苏文博 ;
徐一帆 .
地质通报, 2008, (01) :149-152
[3]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古油藏的发现及意义附视频 [J].
周文 ;
邓虎成 ;
丘东洲 ;
谢润成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413-417
[4]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J].
孙玮 ;
刘树根 ;
马永生 ;
蔡勋育 ;
徐国盛 ;
王国芝 ;
雍自权 ;
袁海锋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53-1159
[5]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 [J].
刘光祥 ;
王守德 ;
潘文蕾 ;
吕俊祥 .
海相油气地质, 2003, 8(Z1) (Z1) :103-107+10
[6]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烃源岩特征研究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海清 ;
黄清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Z1) :4-16+3
[7]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J].
王顺玉 ;
戴鸿鸣 ;
王海清 ;
黄清德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1) :55-61
[8]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灰岩黑色沥青与油气勘探 [J].
黄籍中 ;
冉隆辉 .
石油学报, 1989, (01) :27-36
[9]   龙门山逆掩断裂带成因与油气远景 [J].
韩克猷 .
天然气工业, 1984, (0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