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东亭土壤可溶性盐分来自灌溉水,各离子的去向又有所不同。从现有资料看,土壤可溶盐中的硫酸根主要来自灌溉水;钙则分别来自灌溉水和交换性钙,酸硝根则主要来自土壤(包括施入的肥料);灌溉水中的钠分别进入土壤可溶盐、潜水或地下水以及土壤胶体;镁同钠相似;灌溉水中氯离子大部分可能进入地下水,部分进入土壤可溶盐和土壤潜水。此外,灌溉水中盐分还有部分直接随田面排水重新回到灌溉水源。土壤出现可溶性盐和盐霜,数量上还远未达到影响作物生长的程度,质量上也还不是以有害盐分为主。但是目前土壤含盐量是处在“进入”和“淋洗”的动平衡状态,还是处在缓慢的积累过程中,却是一个应当予以注意的问题。土表出现盐霜与土壤发僵似有内在联系,盐霜的出现反映了土壤渗漏性能的下降,而土壤发僵和通透性差都是形成盐霜的一个重要条件。返盐过程导致了土壤固、液相间的离子交换,在土壤潜水和地下水含有较多的钠、镁离子的条件下,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将受影响,从而影响到土壤结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