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往伦理价值取向之比较

被引:2
作者
汪怀君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交往; 人伦; 情理; 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人伦为本位的社会,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以血缘与情感为基础,展现出了以心换心的情理交往方式,并希望通过礼仪的规范作用来自觉塑造人的德性品格。现代西方社会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交往以肯定主体存在的独立性价值为前提,形成了对话、商谈的理性交往方式,并注重法律对人的行为的强制性作用。中西交往伦理因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55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儒家道德中的交往理论 [J].
丁大同 .
天津社会科学, 1997, (01) :56-60
[2]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美)孙隆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4]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比较伦理学.[M].黄建中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6]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  
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M].樊浩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8]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德)康德(Kant)著;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
[9]  
人性与自我修养.[M].(美)杜维明著;胡 军;于民雄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