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苏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

被引:8
作者
沈志华
机构
[1] 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苏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长铁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9(512).15,K27 [];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本文对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谈判过程的研究,主要利用了俄国最新解密的、关于这次中苏外交谈判的历史档案文献,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与斯大林及其他苏联领导人的会谈记录和谈判纪要,中苏双方各自拟定的有关条约或协定的最初文本和历次修改稿,以及苏联有关部门和专家呈报的对于条约、协定的建议和意见。研究表明,尽管毛泽东赴莫斯科前反复表示访苏的目的是签订一个新条约,但斯大林却对此一直采取回避态度;苏联被迫同意签订新约后进行了充分准备,其宗旨是要维护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特别是在中长铁路问题上;周恩来提出了一个关于旅顺、大连和中长铁路协定的使苏方意想不到的草案,斯大林大为光火,但最后还是在原则上接受了中国草案;中苏双方代表在苏军利用中长铁路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并进行了激烈讨论。与以往某些看法不同,本文认为,虽然苏方在形式和一些细节上表现出大国主义倾向,但本质上做出让步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毛泽东,尽管这些让步是不情愿的。正因为如此,中苏条约的签订并没有增加斯大林对毛泽东的信任,中苏同盟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3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