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号台风“浣熊”的生成及强度特征

被引:6
作者
赵雪 [1 ]
俞胜斌 [1 ]
邓文君 [1 ]
杨凡 [2 ]
宋萍萍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
[2] 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天气学; 气候背景; 海表面温度; 副热带高压; 弱冷空气; 台风“浣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in~o综合海温指数资料、海表面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通过分析大尺度气候背景、赤道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等的变化,对0801号台风"浣熊"生成时间偏早、快速加强、减弱迅速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8月爆发的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导致次年4月赤道西太平洋及南海南部海表面温度较多年平均偏高,南海南部上空对流活跃,强度偏强,副高也偏强、偏北,副高南侧的偏东流场和过赤道气流引起的西南流场形成的季风槽区极易产生扰动,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方面,"浣熊"在短短12 h内迅速完成3级跳,与弱冷空气影响有密切关系,但当"浣熊"移动至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后,陆地摩擦的增强和沿海海表面温度的降低导致了"浣熊"的迅速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冷空气入侵对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影响 [J].
韩瑛 ;
伍荣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321-1332
[2]   070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强度减弱与路径异常的关系 [J].
梁晓祥 ;
李刚毅 ;
杨昌源 ;
毛绍荣 .
广东气象, 2007, (04) :15-17
[3]   强台风“珍珠”异常路径的特点、成因及预报 [J].
李天然 ;
吴婉萍 ;
林良勋 .
广东气象, 2006, (03) :18-22
[4]   一个“移径北翘台风”的环流及结构特征 [J].
吴德平 ;
梁冰 .
广东气象, 2005, (03) :7-8+13
[5]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变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J].
吴迪生 ;
白毅平 ;
张红梅 ;
许建平 ;
庞海龙 ;
张俊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3) :253-259
[6]   0010号台风路径及登陆后暴雨成因浅析 [J].
林燕红 ;
曾国经 .
广东气象, 2001, (03) :36-37
[7]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J].
何敏 ;
宋文玲 ;
陈兴芳 .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01) :18-26
[8]   冷空气对台风影响的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 [J].
姚增权 ;
魏鼎文 .
气象学报, 1985, (01) :53-62
[9]  
环境流场垂直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D]. 赵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
[10]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陈联寿,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