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触发武都区和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17
作者
钟秀梅 [1 ,2 ,3 ]
陈文凯 [1 ]
侯景瑞 [1 ,2 ,3 ]
袁中夏 [1 ,2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黄土地震工程开放实验室
[3] 甘肃省岩土防灾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GIS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汶川地震在甘肃省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武都区和文县的地质灾害尤为发育,占甘肃省灾害总量的75%,因此,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该区地质灾害点993处。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河流水系、烈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①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②地震地质灾害密度随烈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大部分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在高程1000~2000 m的中高山地貌区;④地形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灾害集中在坡度10°~40°的范围内;⑤坡向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也有影响,正南坡向和东南坡向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汶川地震在甘肃省的次生典型边坡灾害特征 [J].
邢爱国 ;
吴志坚 ;
陈龙珠 ;
车爱兰 ;
王兰民 .
西北地震学报, 2010, 32 (01) :95-98
[2]   汶川地震甘肃省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及防治 [J].
赵成 .
甘肃地质, 2009, 18 (02) :53-57+97
[3]   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19-28
[4]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5]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J].
刘凤民 ;
张立海 ;
刘海青 ;
张业成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2) :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