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基于德国基本法和我国宪法的讨论

被引:7
作者
宋新
机构
[1] 复旦大学
关键词
人的尊严; 人的形象; 客体公式; 人格尊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D951.6 []; DD911 [];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人的尊严是现代文明的胎盘和中核,作为人格自由发展的前提,在世界各国受到重视和保护,也正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性尊严理论的出现与德意志民族密切相关,德国的哲学传统和宪政发展推动了尊严价值的法律化进程。对人性尊严的保障,德国基本法的制度建构力最强。我国宪法第38条侧重对人格尊严的保护,不能涵盖和替代人的尊严,思想基础也未集中于人是目的。德国的客体公式和目的工具理论具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照搬,应依据我国宪法规范、思想和国情,有选择地借鉴,从而提炼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格尊严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法律中“人”的形象变迁与“人权条款”之功能 [J].
郭春镇 .
学术月刊, 2010, 42 (03) :21-27
[22]   德国吕特案判决五十年来的社会影响 [J].
曾尔恕 ;
高仰光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4 (03) :41-49
[23]   探索人权的基督教神学基础 [J].
徐爱国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48-57
[24]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J].
林来梵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3) :47-55+126
[25]   普芬道夫法哲学思想论析 [J].
程华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99-104
[26]   论以人为本的“人” [J].
胡锦光 .
法商研究, 2008, (01) :48-54
[27]   国际人权公约:人权价值和制度的普适化 [J].
唐健飞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 (04) :7-10
[28]   论德国法律中的人类形象 [J].
龙晟 .
德国研究, 2007, (01) :24-28+78
[29]   论人性尊严的宪法保障 [J].
侯宇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2) :144-148
[30]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J].
张翔 .
法学研究, 2005, (03)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