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24
作者
别君 [1 ]
黄海军 [1 ]
樊辉 [2 ]
毕世普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数字高程模型(DEM); 黄河三角洲;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4.005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为全面和具体地了解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状况,收集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56、1967、1980年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字化、建立高程数据库,生成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期数字高程进行空间运算发现,1956—198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沉降区年平均沉降数厘米。基于数字高程空间分析结果,探讨了诱发三角洲地面沉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山东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J].
马震 ;
段永侯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2) :1-10
[2]   东营地面沉降监测 [J].
宋波 ;
王德生 ;
王锦丽 .
地矿测绘, 2004, (01) :34-36
[3]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自然固结压实过程及其影响 [J].
师长兴 ;
尤联元 ;
李炳元 ;
张祖陆 ;
张欧阳 .
地理科学, 2003, (02) :175-181
[4]   黄河三角洲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J].
刘桂仪 ;
张兴乐 .
上海地质, 2001, (S1) :36-38
[5]   根据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划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的尝试 [J].
李延兴 ;
杨国华 ;
杨世东 ;
郭良迁 .
地震学报, 2001, (01) :11-16+111
[6]   中国东部地区地壳垂直运动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J].
冯浩鉴 ;
顾旦生 ;
张莉 ;
赵继林 ;
王先昆 .
测绘学报, 1998, (01) :19-26
[7]   渤海西、南岸的海面变化及邻近地区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 [J].
黄立人 ;
胡惠民 ;
杨国华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1, (01) :1-9
[8]   海城7.3级地震的地形变 [J].
THE GEODETIC SURVEY BRIGADE FOR EARTHQUAKE RESEARCH ;
NATIONAL SEISMOLOGICAL BUREAU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4) :251-263
[9]  
黄河河口研究与治理实践.[M].程义吉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10]  
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质学.[M].成国栋;薛春汀著;.地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