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细胞对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3
作者
杨波 [1 ]
脱朝伟 [2 ]
张宁 [2 ]
刘秋珍 [2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血液科
[2] 解放军第医院电子显微镜室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肿瘤移植; 肿瘤转移; 疾病模型,动物; 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2 [胃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技术移植到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应用采血机分离出健康人、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加入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和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刺激,分别制备出CIK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用CIK和LAK细胞实验治疗胃恶性淋巴瘤,对比观察不同来源的两种免疫效应细胞抑制其生长及肝转移的疗效。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在连续给药20天(0.3ml/d)后,健康人LAK细胞组(2×1010/ml)、健康人CIK细胞组(2×1010/ml)、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1×1010/ml)和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2×1010/ml)的抑瘤率分别为39.28%、53.57%、40.38%、56.42%。生理盐水对照组、健康人LAK细胞组、健康人CIK细胞组、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1×1010/ml)和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2×1010/ml)的肝转移率分别为100.0%、62.5%、50.0%、62.5%、37.5%。结论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可用于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健康人LAK细胞、健康人CIK细胞和胃恶性淋巴瘤患者CIK细胞均具有抑制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和抗肝转移的作用,且患者来源的CIK细胞抗瘤作用最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126 / 11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 [J].
脱朝伟 ;
刘秋珍 ;
张宁 ;
杨波 ;
王明耀 ;
魏强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7, (09) :926-929
[2]   原发性肝癌经综合微创治疗后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的近期疗效观察 [J].
周启明 ;
吴沛宏 ;
赵明 ;
王其京 ;
黄丽惜 ;
李永强 ;
陈诗萍 ;
夏建川 .
癌症, 2006, (11) :1414-1418
[3]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序贯联合射频消融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随机研究 [J].
赵明 ;
吴沛宏 ;
曾益新 ;
夏建川 ;
张福君 ;
冼励坚 ;
张毓平 ;
周琨 ;
范卫君 ;
张亮 ;
高飞 ;
周启明 .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26) :1823-1828
[4]   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 [J].
王欢 ;
周芳坚 ;
王其京 ;
秦自科 ;
黄丽惜 ;
刘卓炜 ;
韩辉 ;
李永强 ;
陈诗萍 ;
夏建川 .
癌症, 2006, (05) :625-630
[5]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J].
施明 ;
王福生 ;
张冰 ;
汤紫荣 ;
雷周云 ;
王慧芬 ;
冯永毅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4, (04) :333-335
[6]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J].
Koniaris, LG ;
Drugas, G ;
Katzman, PJ ;
Salloum, R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003, 197 (01) :12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