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俊丽 [1 ]
盖凯程 [2 ]
机构
[1] 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补偿;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生态功能区,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及人为破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呈日益恶化的态势,对国家生态安全形成重大威胁。目前三江源区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难以有效调节生态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建立三江源地区多层次的生态补偿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3+187 +1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与可持续发展 [J].
丁忠兵 .
青海社会科学, 2006, (02) :45-50
[2]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J].
杨红 .
特区经济, 2007, (07) :127-129
[3]   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J].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高国力 ;
陈龙桂 ;
刘通 ;
贾若祥 .
宏观经济研究, 2008, (01) :24-28
[4]   关于三江源区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问题的思考 [J].
穆赤·云登嘉措 .
青海社会科学, 2006, (01) :48-50
[5]   75亿:保护“中华水塔” [J].
刘平 .
中国国情国力, 2005, (12) :26-28
[6]   我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依据、模式与机制 [J].
陈瑞莲 ;
胡熠 .
学术研究, 2005, (09) :71-74
[7]   发展青海草原水利的几点思考 [J].
丹果 .
中国水利, 2003, (03) :22-24
[8]  
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评价体系研究[D]. 宋先松.西北师范大学 2005
[9]  
青海省启动退牧还草工程治理"三江源"生态. 王圣志. http://www.Chinawater.net.cn/CWSNews.View.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