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的形成机制:基于融资约束的实证考察

被引:5
作者
李升 [1 ]
朱欣 [1 ]
韩海彬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2]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地方债务规模; 显性债务; 隐性债务;
D O I
10.15963/j.cnki.cn12-1401/f.2019.01.003
中图分类号
F812.5 [国家公债、债券、外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不匹配性越来越突出,地方财政自我平衡能力越来越弱,内源性融资能力由此逐渐减弱,产生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较大的内部融资约束;同时,我国地区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外部融资能力。本文采用我国地方政府2012—2016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融资约束对地方债务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越大时,面临的内源性融资约束越大,地方政府在举借债务时会更加谨慎;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越小,越容易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地方债务规模越大;相对于显性债务来说,隐性债务受到内外部融资约束的影响较小,地方政府倾向于超额发行隐性债务。最后,本文对如何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提高政府融资效率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