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肝硬化血浆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12
作者
林克荣
高河元
张捷
许其增
李学文
余英豪
吴秋萍
机构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市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亮啡肽; β内啡肽; 强啡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2 [肝硬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实验性肝硬化各阶段三种内源性阿片肽(EOP)血浆浓度变化,探讨其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及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肝硬化过程中血浆三种EOP的含量变化.结果:结果显示肝硬化腹水组及肝硬化无腹水组血浆亮啡肽(L-ENK)、强啡肽(Dyn Al-13)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而且升高的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但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在三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肝脏灭活功能受损导致大鼠血浆小分子阿片肽含量升高,后者又是引起实验性肝硬化高动力循环及腹水形成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19+323 +323-3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钙拮抗剂对大鼠肝硬化模型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胡颖,王秀玲,李定国,陆汉明,顾鹤定,施佩蘅,陆玲娣,顾巧德
    [J]. 中华消化杂志, 1995, (02) : 89 - 91
  • [2] OPIOID-PEPTIDES DECREASE NORADRENALINE RELEASE AND BLOOD-PRESSURE IN THE RABBIT AT PERIPHERAL RECEPTORS
    SZABO, B
    HEDLER, L
    ENSINGER, H
    STARKE, K
    [J].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1986, 332 (01) : 50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