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

被引:16
作者
王荣富
程遐年
罗跃进
邹运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
[2] 安庆市农业科学研究!安庆
[3]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关键词
裼飞虱; 白背飞虱; 共栖; 互作效应;
D O I
10.13287/j.1001-9332.1997.0076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用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内,随时间的延长,2种飞虱对不同稻株的栖息率渐趋增加,最终达21.5~25.0%,不表 现种间差异;脉冲试验使白背飞虱的雌性率和短翅率提高 22. 1%和 398. 1%;排除试验使 白背飞虱的增殖、雌性率和雌虫短翅率各下降 8. 8%、20. 8%和 48. 0%;种间作用对增殖。 性比和翅型产生正的或负的效应.文中还讨论了种间作用存在的意义和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3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稻田中性昆虫对群落食物网的调控作用 [J].
吴进才,胡国文,唐健,束兆林,杨金生,万志农,任正才 .
生态学报, 1994, (04) :381-386
[2]   褐飞虱利它素及其与水稻品种的关系 [J].
娄永根 ;
程家安 .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04) :327-332
[3]   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挥发性次生物质的提取、组分鉴定与生测 [J].
胡国文,梁天锡,刘光杰,楼小华,马巨法,吴国生,唐健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4) :223-230
[4]  
The effect of plant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n resistance of rice to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J] . S. Woodhead,D. E. Padgham.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 19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