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上部水体4Ma以来的古海洋学演化

被引:4
作者
黄宝琦
翦知湣
汪品先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海北部; 上部水体结构; 晚上新世; 有孔虫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大洋钻探1146站浮游有孔虫组合,及其表层海水古温度转换函数,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的研究,恢复了南海北部表层海水4Ma以来的古温度和古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温度4Ma以来阶段性降低,而冬、夏季节温差、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增加,时间主要发生在3.1,2.7,2.1,1.6,0.9和0.5Ma.浮游有孔虫混合层、温跃层属种含量除受温跃层的变化外,还受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变化的影响.结合构造运动和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认为南海北部上部水体晚上新世以来不同时间的变化可能是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阶段性隆升、太平洋海道关闭和地球轨道参数变化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南海晚第四纪上升流区海水上层水体结构的变化 [J].
黄宝琦 ;
翦知湣 ;
成鑫荣 ;
汪品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1) :948-952
[2]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3]   The progressive intensification of northern hemisphere glaciation as seen from the North Pacific [J].
Maslin, MA ;
Haug, GH ;
Sarnthein, M ;
Tiedemann, R .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96, 85 (03) :45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