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坳陷湖盆沉积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与油气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60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陈启林
完颜容
魏立花
冯明
廖建波
马玉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坡折带; 砂质碎屑流; 沉积物重力流; 坳陷湖盆;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0.04.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海相盆地和断陷湖盆中都发育坡折带,并对层序和沉积起重要控制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关注并被普遍接受。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及沉积微相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研究表明,在大型坳陷湖盆中也发育坡折带,按照在湖盆中的所处位置,可明显划分出深水沉积坡折与浅水沉积坡折两类,前者位于三角洲坡型前缘深水区,后者位于三角洲台型前缘或三角洲平原附近。研究表明,深水沉积坡折主要控制砂质碎屑流与浊流等深水重力流砂体沉积,浅水沉积坡折主要控制正常牵引流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进一步研究认为,除对砂体成因类型具有控制作用外,深水与浅水沉积坡折对延长组中部砂体厚度变化、平面展布形态以及砂体物性变化也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讨论了坡折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延长组油气分布受坡折带与层序格架双重控制,坡上/坡下、高位域/低位域/水进域均能成藏,但规模较大的油气田大多数都位于层序界面附近,要么受坡折带控制,要么受低位域砂体控制,或者二者共同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17 / 72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质碎屑流储集体的首次发现 [J].
李相博 ;
刘化清 ;
完颜容 ;
魏立花 ;
廖建波 ;
马玉虎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4) :19-21
[2]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J].
郭彦如 ;
刘化清 ;
李相博 ;
完颜容 ;
郑希民 .
沉积学报, 2008, (03) :384-391
[3]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J].
邹才能 ;
赵文智 ;
张兴阳 ;
罗平 ;
王岚 ;
刘柳红 ;
薛叔浩 ;
袁选俊 ;
朱如凯 ;
陶士振 .
地质学报, 2008, (06) :813-825
[4]   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沉积坡折带为例 [J].
李树同 ;
王多云 ;
王彬 ;
陶辉飞 ;
刘志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83-88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J].
杨华 ;
刘显阳 ;
张才利 ;
韩天佑 ;
惠潇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1-6
[6]   湖盆三角洲沉积坡度带特征及其与滑塌浊积岩分布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操应长 ;
刘晖 .
地质论评, 2007, (04) :454-459+578
[7]  
西秦岭和松潘地体三叠系深水沉积[J]. 孟庆任,渠洪杰,胡健民.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8]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J]. 陈全红,李文厚,高永祥,郭艳琴,冯娟萍,张道峰,曹红霞,梁积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9]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为例 [J].
王建功 ;
王天琦 ;
卫平生 ;
梁苏娟 ;
韩小强 .
岩性油气藏, 2007, (02) :28-34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J].
刘化清 ;
袁剑英 ;
李相博 ;
完颜容 ;
廖建波 .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