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被引:14
作者
杨冬红 [1 ]
杨学祥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关键词
地震;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潮汐; 太平洋十年涛动; 低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 [气候学]; P731.23 [潮汐];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7 ; 070801 ;
摘要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和潮汐震荡是海流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2005~2008年全球气温因为强潮汐和地震海啸而降低.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地球自转、最强潮汐和特大地震都有准四年周期.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813 / 18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附视频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04) :5-12
[2]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3) :1023-1027
[3]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西北地震学报, 2006, (01) :95-96
[4]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国际地震动态, 2005, (12) :37-43
[5]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01) :96-96
[6]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J].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4) :616-621
[7]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J].
杨学祥 ;
陈震 ;
陈殿友 ;
乔淇源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1) :87-91
[8]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J].
郭增建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03) :96-96
[9]   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个大震活动幕的预测 [J].
胡辉 ;
王锐 .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2, (02) :65-69
[10]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J].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 .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01)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