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DEM条件下黄土高原人工掏挖地填洼量特征研究

被引:3
作者
赵龙山
梁心蓝
高树静
张青峰
吴发启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填洼量; 耕作措施; DEM; 黄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高程,结合GIS技术模拟了黄土坡耕地人工掏挖措施下1.72×0.78 m2大小的地表微地形模型,分辨率达0.002 m,坡度分别为5°,12°,15°,20°与25°。利用ArcGIS软件水文分析工具对模型下地表填洼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坑洼空间分布比较随机,填洼量主要分布在1×10-5~1×10-4m3之间;随坡度的增大,地表单个坑洼的填洼量和总填洼量逐渐减小;填洼量与坑洼深度和坑洼面积(包括坑洼投影面积和坑洼表面积)密切相关,其变化规律可用二次抛物线描述;地表填洼量大小对径流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56 +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黄土高原人工锄耕地坡面填洼量特征 [J].
王健 ;
孟秦倩 ;
庄需印 ;
胡林 .
节水灌溉, 2008, (08) :23-25
[2]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机理分析 [J].
王健 ;
吴发启 ;
孟秦倩 .
中国水土保持, 2005, (02) :13-15+54
[3]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J].
王健 ;
吴发启 ;
孟秦倩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5) :39-41
[4]   坡耕地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J].
吴发启 ;
赵西宁 ;
崔卫芳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3) :115-117
[5]  
水文学原理[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芮孝芳著, 2004
[6]  
缓坡耕地侵蚀环境及动力机制分析[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吴发启等著, 2001
[7]  
数字高程模型[M].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 李志林, 2000
[8]   Centimetre-scale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terrain and impacts on depression storage and runoff [J].
Martin, Yvonne ;
Valeo, Caterina ;
Tait, Matthew .
CATENA, 2008, 75 (02) :223-233
[9]  
Effect of Microtopography, Slope Length and Gradient, and Vegetative Cover on Overland Flow through Simulation[J] . Q. Q. Liu,V. P. Singh.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 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