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42
作者
朱教君 [1 ]
康宏樟 [1 ]
李智辉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沙地; 樟子松; 光合作用; 聚乙二醇(PEG);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6.02.010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樟子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 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PEG胁迫的前期(4 h之前),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在胁迫处理4 h后,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另外,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 d)具有相同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沙地樟子松天然分布与引种栽培
    康宏樟
    朱教君
    李智辉
    许美玲
    [J].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 134 - 139
  • [2] 山西太岳山核桃楸光合特性的研究
    马钦彦
    蔺琛
    韩海荣
    陈遐林
    曹文强
    王治中
    王占勤
    张葆祥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1) : 14 - 18
  • [3] 刺梨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樊卫国
    刘国琴
    何嵩涛
    安华明
    文晓鹏
    罗充
    刘进平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0) : 1243 - 1248
  • [4]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焦树仁
    [J]. 林业科学, 2001, (02) : 131 - 138
  • [5] 干旱胁迫下沙地樟子松脱落酸变化及生理响应
    王臣立
    韩士杰
    黄明茹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1) : 40 - 43
  • [6]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的研究
    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朱教君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 337 - 343
  • [7] 不同气候湿度下樟子松耐旱生理特征的变化
    朱美云
    田有亮
    郭连生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3) : 250 - 254
  • [8] 樟子松蒸腾强度的研究
    赵雨森
    焦振家
    王文章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1, (05) : 113 - 118
  • [9] 沙地樟子松抗旱能力的分析
    孟根
    敖同成
    张林
    乌日图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1, (02) : 11 - 16
  • [10] 樟子松、小叶杨水分生理及林地水分状况的研究
    常学礼
    赵文智
    [J]. 中国沙漠, 1990, (04) : 21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