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凹陷上白垩统—新生界断裂形成及演化

被引:19
作者
陈书平 [1 ,2 ]
王小群 [3 ]
王章青 [3 ]
屈冬萌 [1 ,2 ]
罗义 [3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海安凹陷; 断层; 断层演化; 应力场; 地球动力学;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09.06.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近年来在海安凹陷获得的地震资料,对上白垩统—新生界内部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海安凹陷断层展布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或近东西向。主断层不同段走向不同,深浅层结构不同,控制凹陷结构;次级断层多受主断层控制,其形成和走向受主断层影响。断层活动表现出旋回性特点,控制着盆地结构的旋回性演化。断层展布反映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期间断层为北西—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同时又表现出受右旋扭动的影响;三垛组沉积早期为伸展性断层发育时期,伸展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三垛组沉积晚期,受近东西向挤压,一些断层表现出走滑特点;新近纪早期,断裂继承性活动,晚期主要沿主断裂活动。这种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与板块运动的改变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60 / 766+783+649 +7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苏北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J].
陈莉琼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180-181
[2]   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勘探潜力 [J].
马立桥 ;
陈汉林 ;
董庸 ;
夏九峰 ;
孙凤霞 ;
杨兰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1) :35-42
[3]   G78区域大剖面综合解释与苏北盆地构造特征 [J].
曾萍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82-86
[4]  
Cenozoic plate reconstruction of Southeast Asia[J] . Tung-Yi Lee,Lawrence A. Lawver. &nbspTectonophysics . 1995 (1)
[5]  
Sedimentary record and 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recurrent deformation in the Tian Shan: evidence from Mesozoic strata of north Tarim, south Junggar, and Turpan basins, northwest China. Hendrix M S,Graham S A,Carroll A R,et al.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 1992
[6]  
Cenozoic plate reconstruction of Southeast Asia. Lee T Y,Lawver L A. Tectonophysics . 1995
[7]  
Collisionsuccessor basins of western China:i mpact of tectonic inheritance on sand composi-tion. GrahamS A,Hendrix MS,Wang L B. Geo Soc of Amer Bull . 1993
[8]   苏北南黄海盆地区域构造特征分析 [J].
王巍 ;
陈高 ;
王家林 ;
吴健生 .
地震学刊, 1999, (01) :49-57
[9]   苏北南黄海盆地区域构造特征分析 [J].
王巍 ;
陈高 ;
王家林 ;
吴健生 .
地震学刊, 1999, (01) :49-57
[10]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J].
邱海峻 ;
许志琴 ;
乔德武 .
地质通报, 2006, (Z2) :11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