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被引:13
作者
:
薛永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薛永超
程林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程林松
彭仕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彭仕宓
机构
:
[1]
中国石油大学
来源
:
特种油气藏
|
2006年
/ 02期
关键词
: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孔隙演化;
新立油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资料,对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105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惠民凹陷沙一段碳酸盐岩的早期成岩作用
[J].
王冠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王冠民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4
-17+5
[2]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
[J].
罗静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罗静兰
;
张晓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张晓莉
;
张云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张云翔
;
李玉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李玉宏
;
武富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武富礼
.
沉积学报,
2001,
(04)
:541
-547
[3]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强
.
沉积学报,
1998,
(03)
:92
-96
[4]
茂兴地区扶-杨油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孔隙演化模式
[J].
刘玉洁,王永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玉洁,王永兴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4,
(04)
:19
-22
[5]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
-123
[6]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3-4亚段成岩作用模式
[J].
纪友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勘探系
纪友亮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澂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孟慧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1)
:8
-17
[7]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道品等著, 1997
[8]
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刘孟慧等编, 1993
←
1
→
共 8 条
[1]
惠民凹陷沙一段碳酸盐岩的早期成岩作用
[J].
王冠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王冠民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4
-17+5
[2]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
[J].
罗静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罗静兰
;
张晓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张晓莉
;
张云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张云翔
;
李玉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李玉宏
;
武富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武富礼
.
沉积学报,
2001,
(04)
:541
-547
[3]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强
.
沉积学报,
1998,
(03)
:92
-96
[4]
茂兴地区扶-杨油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孔隙演化模式
[J].
刘玉洁,王永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玉洁,王永兴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4,
(04)
:19
-22
[5]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
-123
[6]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3-4亚段成岩作用模式
[J].
纪友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勘探系
纪友亮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澂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孟慧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1)
:8
-17
[7]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道品等著, 1997
[8]
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刘孟慧等编, 199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