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被引:10
作者
陈兴武 [1 ]
赵奇 [1 ]
吴新元 [1 ]
雷钧杰 [1 ]
赛力汗 [1 ]
金平 [1 ]
李进 [2 ]
机构
[1] 新疆农科院粮作所
[2] 新疆农科院科管处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技术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不同品种单产400~600 kg/667 m2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北疆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南疆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粒重。北疆实现单产550 kg/667m2左右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群体苗足穗齐;南疆实现单产600 kg/667 m2左右超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制约,避免发生倒伏。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59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原理.[M].单玉珊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2]   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雷钧杰 ;
赵奇 ;
陈兴武 ;
赛力汗 ;
金平 .
新疆农业科学, 2005, (05) :335-337
[3]   新疆春小麦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 [J].
徐红军 ;
韩新年 ;
刘昌荣 ;
于芳祥 ;
李兰珍 ;
刘艳萍 .
新疆农业科学, 2002, (02) :84-85
[4]   小麦超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成产因素相关分析与超高产小麦增产途径 [J].
张维城 ;
王志和 ;
朱明哲 ;
任永信 .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8, (01) :1-5
[5]   冬小麦穗粒形成的生物学分析及其肥水调控 [J].
梅楠 ;
迟范民 .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0, (Z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