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互文性的读写教学研究

被引:19
作者
杨汝福
机构
[1] 江西省南昌市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互文性; 读者; 读写教学; 语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9 [语文教学];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西方读写教学中互文性的应用与研究特征,涉及研究的定位、视角和前景。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把互文性作为探索性方法,将学生定位成读者和作者,考察课堂语境下读写经验对目的语篇的解读和建构的影响。研究视角涉及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建构。认知心理学视角研究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图式程序在读写过程中的作用;语言学视角强调语言使用的语境对学生体验语篇和产生语篇的影响;社会建构视角着重探讨互文关系确立所要经过的学生之间互动和相互反应的社会过程。在电子时代,电脑科学、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互文性研究空间和手段的提升,但互文性的识别、归类和解读依然是读写教学中互文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超文本及其语篇特征 [J].
胡壮麟 .
山东外语教学, 2004, (05) :3-8
[2]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 [J].
秦海鹰 .
外国文学评论, 2004, (03) :19-30
[3]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 [J].
黄念然 .
外国文学研究 , 1999, (01) :15-21
[4]   互文性理论概述 [J].
程锡麟 .
外国文学, 1996, (01) :72-78
[5]   谈“互文性” [J].
殷企平 .
外国文学评论, 1994, (02) :39-46
[6]  
互文性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法]蒂费纳·萨莫瓦约著, 2003
[7]  
Intertextualit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2 Lemke,J.L.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