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流变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6
作者
林传勇,史兰斌,陈孝德,张小鸥,徐义刚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岩石物理实验室
关键词
幔源包体,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上地幔流变,浙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浙江新昌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以残斑结构为主,并有向粒状变晶结构过渡的趋势。橄榄石组构以[010]呈点极密型式,而[100]和[001]呈大圆环带为特征。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以反映高温位错蠕变的位错壁、亚晶粒构造和滑动位错环为主要特征。利用新的地质温压计计算的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50℃~1210℃和2.1~2.4GPa。利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流动应力为22~30MPa,利用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和等效粘滞度分别为10-14~10-13s-1和1019~1020Pa·s,上述数据均已达到软流圈的数值。结合其流变特征认为该区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代表软流圈的物质,其来源深度为68~78km。它反映在新生代时期本区存在有软流圈的底辟,它可能控制了该区新生代大地构造的特征及地质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 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会议论文选集.[M].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1990,
[2]  
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M].[法]尼古拉斯(Nicolas;A·);[法]波利埃(Poirie;J·P·) 著;林传勇;史兰斌 译.科学出版社.1985,
[3]   中国几个地方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研究 [J].
刘若新 ;
樊祺诚 ;
孙建中 .
岩石学报, 1985, (04) :24-33+96
[4]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团块的结构和组构 [J].
何永年 ;
林传勇 .
地震地质, 1981, (01) :41-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