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与碳减排措施

被引:10
作者
杨蕾
李光明
沈雁文
黄菊文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长江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能源; 碳排放; 碳减排;
D O I
10.16661/j.cnki.1672-3791.2008.03.170
中图分类号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20201 ;
摘要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成长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我国碳排放的形势相当严峻,面临着一系列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我国存在着巨大的碳减排空间,如煤炭利用技术的创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及新能源替代技术等等,都将大大减少我国碳排放量;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所面临的碳减排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0+172 +17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二氧化碳减排途径 [J].
洪大剑 ;
张德华 .
电力环境保护, 2006, (06) :5-8
[2]   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J].
刘刚 ;
沈镭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33-41
[3]   中国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J].
马文亮 ;
边慧霞 ;
刘东常 ;
刘琰玲 .
西北水力发电, 2006, (05) :97-99
[4]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J].
黄耀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22-732
[5]   试论我国新一代洁净煤技术的优先研发领域 [J].
舒新前 ;
李分霞 .
中国煤炭, 2006, (07) :55-56+58
[6]   21世纪中国水电发展前景展望 [J].
彭程 ;
钱钢粮 .
水力发电, 2006, (02) :6-10+16
[7]   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J].
魏一鸣 ;
范英 ;
王毅 ;
刘兰翠 ;
梁巧梅 ;
吴刚 ;
曹明奎 ;
黄耀 ;
王绍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15-20
[8]   我国核电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战略思考 [J].
邹树梁 ;
刘文君 ;
王铁骊 ;
陈甲华 ;
刘兵 .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01) :104-108
[9]   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 [J].
蒋金荷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10) :16-23
[10]   我国能效问题分析 [J].
宣能啸 .
当代石油石化, 2004, (09) :6-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