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安棚鼻状构造的沉积成因及裂缝分布

被引:11
作者
王国鹏
郑浚茂
樊中海
杨道庆
邵先杰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燕山大学北京,北京,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河北秦皇岛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深层系; 鼻状构造; 沉积成因; 裂缝识别测井; 裂缝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 [外力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胶结致密,属于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储层。储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裂缝性质为张性破裂和剪切破裂。采用先进的定向取心和声电成像测井等天然裂缝识别技术,定量确定了裂缝组系产状及分布。通过研究应力场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确定了裂缝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安棚鼻状构造的沉积成因机制,并分析了鼻状构造与裂缝形成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预测储层裂缝的两种曲率方法应用比较 [J].
孙尚如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4) :71-74
[2]   声、电成像测井资料裂缝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J].
王鹏 ;
金卫东 ;
高会军 ;
宫旭东 ;
王桂萍 .
测井技术, 2000, (S1) :487-490+555
[3]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学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2000, (02) :1-8+6
[4]   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类型及研究思路 [J].
王定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9-23
[5]   泌阳凹陷三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 [J].
邱荣华,李纯菊,郭双亭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1) :99-105+129
[6]   应用构造面主曲率研究油气藏裂缝问题 [J].
曾锦光 ;
罗元华 ;
陈太源 .
力学学报, 1982, (02) :202-206
[7]  
裂缝性油气储集层评价方法.[M].周文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李道品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9]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裘亦楠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0]  
扇三角洲模式.[M].王寿庆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