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后的构造再造过程

被引:26
作者
汪劲草
彭恩生
孙振家
机构
[1]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湖南长沙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变形分解作用; 水力压裂作用; 成矿构造系列; 铅锌矿体预测;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0.02.009
中图分类号
P618.43 [锌];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提出锡铁山矿区早期属伸展构造体制,形成加里东期变质核杂岩;晚期属收缩构造体制,形成海西期褶皱冲断岩片。认为基底剥离断层(F1)与上剥离断层(F2)所夹绿色变质岩系(O3tna -b)属绿片岩相顺层正滑韧性剪切带,带内基性 -中酸性火山岩所夹灰岩层经变形分解作用形成大理岩构造透镜体群,并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经水力压裂作用在其中形成系列雁行排布的Y或R型张裂构造,而原先赋存于海相火山岩中由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层控铅锌矿体则完全从高应变带内迁出,继而沉淀于低应变的透镜化大理岩中及其附近的新生容矿空间中。重点阐述了大理岩透镜体的几何特征,并依此提出预测隐伏铅锌矿体的地质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初论成矿构造系列 [J].
汪劲草 ;
彭恩生 ;
孙振家 .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0, (02) :123-127
[2]   褶皱过程中含金石英脉形成的构造机制——以广西龙水金矿石英脉的成因研究为例 [J].
汪劲草 .
地质论评, 1997, (01) :78-84
[3]   柴达木北缘达肯大坂群与滩间山群的接触关系附视频 [J].
夏元祁 .
地层学杂志, 1996, (02) :123-127+133
[4]   云开隆起西缘大型剥离断层的发现及意义 [J].
汪劲草 ;
王正云 ;
耿文辉 ;
尹意求 ;
杨明寿 .
科学通报, 1994, (20) :1886-1888
[5]   容矿断裂和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机制 [J].
邵世才 .
地质与勘探, 1994, (05) :18-20
[6]   青海锡铁山的达肯大坂群和滩间山群附视频 [J].
白耀斗 ;
张安君 .
地层学杂志, 1992, (03) :219-221+218
[7]   青海锡铁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J].
邬介人 .
矿床地质, 1985, (02) :1-12
[8]  
青海锡铁山隐伏铅锌矿床预测[M].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袁奎荣等主编, 1996
[9]  
变质核杂岩及剥离断层的控矿构造解析[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傅昭仁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