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蚁群算法输电线路检修计划的制定
被引: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于宏涛
[
1
,
2
]
高立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立群
[
1
]
李丽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系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丽霞
[
2
]
机构
:
[1]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沈阳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系
来源
:
计算机应用研究
|
2011年
/ 28卷
/ 09期
关键词
:
蚁群算法;
输电线路;
检修计划;
多旅行商问题;
故障率;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P301.6 [算法理论];
TM755 [线路检修];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为了提高制定输电线路检修计划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检修计划模型。该模型为任务量均分的多旅行商问题模型,综合考虑了线路缺陷的严重程度和重要性,在保证线路检修时间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可靠性理论中故障率为基础的经济损失风险最小为目标。应用了改进蚁群算法和基本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仿真比较,结果显示前者求解质量较好,这表明了改进蚁群算法能够改善基本蚁群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256 / 3259+3263 +32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于期望值二层规划的输电线路检修计划优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旭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民翔
王婷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市南电力公司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王婷婷
[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43
(11)
: 2067
-
2072
[2]
输电线路检修计划模型
魏少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少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闵勇
[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17)
: 41
-
44+49
[3]
蚁群算法在混流装配线调度问题中的应用
孙新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孙新宇
万筱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万筱宁
孙林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孙林岩
[J].
信息与控制,
2002,
(06)
: 486
-
490
[4]
Helping ants for adaptive network routing[J] . Azadeh Soltani,M.-R. Akbarzadeh-T,M. Naghibzadeh.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 2006 (4)
←
1
→
共 4 条
[1]
基于期望值二层规划的输电线路检修计划优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旭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民翔
王婷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市南电力公司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王婷婷
[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43
(11)
: 2067
-
2072
[2]
输电线路检修计划模型
魏少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少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闵勇
[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17)
: 41
-
44+49
[3]
蚁群算法在混流装配线调度问题中的应用
孙新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孙新宇
万筱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万筱宁
孙林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孙林岩
[J].
信息与控制,
2002,
(06)
: 486
-
490
[4]
Helping ants for adaptive network routing[J] . Azadeh Soltani,M.-R. Akbarzadeh-T,M. Naghibzadeh.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 2006 (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