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探析

被引:11
作者
李波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关键词
诱致性制度变迁; 动力模型; 边际效益; 制度兼容; 经济绩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349 [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现代制度学派)];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导致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性质。诱致性制度变迁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相互兼容的,因而这种制度变迁具有很高的经济绩效。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经济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与制度安排的可设计性 [J].
李建标 .
经济评论, 2001, (02) :29-34
[2]   制度兼容与经济绩效 [J].
金雪军 ;
章华 .
经济学家, 2001, (02) :99-104
[3]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J].
黄少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4) :37-49+205
[4]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动向 [J].
彭文平 .
经济学动态, 2000, (07) :57-60
[5]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动向 [J].
彭文平 .
经济学动态, 2000, (07)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