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组篇功能研究:历史与现状

被引:13
作者
张大群 [1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评价; 组篇; 衔接; 连贯;
D O I
10.16362/j.cnki.cn61-1023/h.2010.02.005
中图分类号
H03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Thompson&Hunston(2000)认为评价具有三大功能:表态功能、维系功能和组篇功能。其中,评价的组篇功能研究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美国社会语言学家Labov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叙事作品结构时就已涉及评价的组篇功能。近年来,随着评价理论作为一个系统的全面形成,该研究更加不容忽视。本文全面回顾了评价组篇功能研究的历史,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价作为语篇的特定部分参与组篇,第二阶段评价渗透于整个语篇参与组篇。文章在此基础上,试图指出当前评价组篇功能研究的特点与问题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0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 [J].
朱永生 .
外语教学, 2009, 30 (04) :1-5
[2]   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 [J].
王振华 ;
马玉蕾 .
外语教学, 2007, (06) :19-23
[4]  
A clause-relational approach to English texts: A study of some predictive lexical items in written discourse[J] . Eugene O. Winter.Instructional Science . 1977 (1)
[5]  
Modes of meaning and modes of expression:Tpes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different semantic functions. Halliday, M. A. K. Function and context in linguistic analysis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