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北隆起牙哈构造带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13
作者
崔海峰 [1 ,2 ]
郑多明 [3 ]
董雪华 [2 ]
张年春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潜山; 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牙哈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认为寒武纪与中、新生代断裂活动差异明显,平面上主要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南北向以及北东向展布,其中近东西向的牙哈大断裂为主控断裂,主要经历区域挤压应力下的逆冲推覆、应力松弛阶段的负向反转以及压扭向张扭转化的左旋走滑等4阶段的构造作用,沿断裂走向形成一系列的断背斜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着寒武系不同年代潜山的分布范围、有利储集层发育以及油气分布,同时也是古近系油气运聚的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J].
孙龙德 ;
李曰俊 ;
宋文杰 ;
田作基 ;
王国林 ;
邬光辉 .
地质科学, 2002, (S1) :1-13
[2]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负反转构造成因机制探讨 [J].
何文渊 ;
李江海 ;
钱祥麟 ;
郭召杰 .
地质科学, 2001, (02) :234-240
[3]   塔北隆起北部中新生界张扭性断裂系统特征 [J].
魏国齐 ;
贾承造 ;
施央申 ;
卢华复 ;
李亚红 .
石油学报, 2001, (01) :19-24+7
[4]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中、新生界张扭断裂系统成因及其油气聚集的作用 [J].
杨春林 ;
吴奇之 ;
夏义平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04) :461-468+544
[5]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牙哈断裂带负反转过程与油气聚集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沉积学报, 2000, (02) :302-309
[6]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J].
贾承造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3) :3-9+94
[7]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叠加构造分析 [J].
陈楚铭 ;
卢华复 ;
王国强 ;
贾东 ;
蔡东升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3) :55-63
[8]   塔北牙哈断裂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发育史研究 [J].
董恩清,侯扬善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7, (02) :42-45
[9]   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形成机制与油气关系 [J].
刘学锋 ;
时卫东 ;
彭德堂 ;
刘绍平 ;
钟广法 .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01) :1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