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新蒲红色风化壳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兼论岩溶区上覆土层的物质来源

被引:18
作者
冯志刚
王世杰
周德全
孙承兴
刘秀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贵州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系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阳
[4] 贵阳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粒度分布特征; 物源示踪; 岩性不均一; 连续型碳酸盐岩; 红色风化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13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粒度分析在风化壳物源示踪方面是一种新的尝试 ,具有指示直接的特点。尤其当常规的地球化学、矿物学等方法难以直观反映母岩的不均一性对风化壳的影响时 ,粒度分布特征却可以建立两者的对应关系 ,从而更为合理地指示风化壳和下伏基岩的关系。黔北新蒲剖面的下伏基岩为局部夹碎屑岩薄层的连续型碳酸盐岩 ,本文通过对其酸不溶物及上覆红色风化壳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 ,表明基岩的垂向不均一 ,导致上覆风化壳粒度分布特征的差异性 ,同时存在与下伏不同基岩酸不溶物粒度分布特征相对应的风化壳 ,指示了碳酸盐岩为其上覆风化壳的成土母岩。化学风化指标在剖面的变化也支持了粒度分析结果 ,即风化壳母岩的不均一性。从碎屑岩夹层和碳酸盐岩对风化壳提供物源的相对份额中指出碳酸盐岩的酸不溶物对上覆风化壳的优势贡献。从粒度参数角度进一步诠释了连续型碳酸盐岩风化残积成土的现实性 ,为正确理解中国西南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成因提供了新的探索手段。综合资料显示 ,碳酸盐岩特别是连续型碳酸盐岩酸不溶物构成中国西南岩溶区上覆红色风化壳的主要物质来源也是可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5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贵州岩溶地区岩性与土地石漠化的相关分析 [J].
李瑞玲 ;
王世杰 ;
周德全 ;
张殿发 ;
李凤全 ;
周忠发 ;
熊康宁 .
地理学报, 2003, (02) :314-320
[2]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J].
符必昌 ;
黄英 .
地质科学, 2003, (01) :128-136+141
[3]   引起红土表层硅铝比值增大原因的可能性探讨 [J].
冯志刚 ;
王世杰 ;
孙承兴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4) :7-14
[4]   岩溶地区缺失原岩残余结构红色风化壳的粒度分布特征及成因指示——以贵州平坝为例 [J].
冯志刚 ;
王世杰 ;
孙承兴 ;
刘秀明 .
矿物学报, 2002, (03) :243-248
[5]   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作为贵州岩溶区红色风化壳主要物质来源的证据 [J].
孙承兴 ;
王世杰 ;
周德全 ;
刘秀明 ;
季宏兵 .
矿物学报, 2002, (03) :235-242
[6]   岩溶地区土状堆积物物质来源判别的实用指标——粒度分布特征 [J].
冯志刚 ;
王世杰 ;
孙承兴 ;
刘秀明 .
中国岩溶, 2002, (02) :3-8
[7]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 [J].
王世杰 .
中国岩溶, 2002, (02) :31-35
[8]   发育完整的灰岩风化壳及其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J].
王世杰 ;
孙承兴 ;
冯志刚 ;
刘秀明 .
矿物学报, 2002, (01) :19-29
[9]   贵州平坝县白云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之初步研究 [J].
王世杰 ;
季宏兵 ;
孙承兴 .
地质科学, 2001, (04) :474-480
[10]   覆盖型岩溶、风化壳与岩溶(双层)夷平面 [J].
崔之久 ;
李德文 ;
冯金良 ;
刘耕年 ;
李洪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510-5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