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农地区农业生态类型及综合开发途径

被引:9
作者
钮溥
机构
[1] 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类型; 旱农; 开发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北方旱农地区因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条件的多式多样,农业结构的不同和发展不平衡,可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类型,应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1.风砂旱滩类型大致包括东北西部、河北坝上、山西雁北、陕西长城沿线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高气寒、温热条件较差,年仅一熟,雨量稀少,人均耕地多,耕作粗放,应以草业为主,适当发展林业、保护土地,培肥地力,提高单产。2.梁峁沟壑及浅山类型,大致包括晋北、晋东南及晋西山地,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陇中梁状丘陵区及青海浅山地区。为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年降雨400—550mm,光热条件好,一年一熟。应做好土地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种树种草,兴修水土保持工程,推行保水、保土、保肥旱农耕作技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3.高原沟壑类型,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渭北高原、渭北台原及秦岭北坡、太行山麓等处的原地或阶地。雨、热及土壤条件优于以上两类地区,多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应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村产业及种植业结构、推广间作套种、抗旱保墒技术、农牧果林综合发展。4.内陆冬雨类型,即西北内陆流域除大部绿洲灌溉农业之外的少部分地区,年降雨量250—400mm,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果树生长。应作出规划、划定范围,综合经营,加强管理,建立比较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