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南普通野生稻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黎杰强
罗葆兴
潘大建
梁能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2]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3]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广州
[4] 广州
关键词
野生稻; 酯酶同工酶; 酶谱相似系数; 小生境; 分子水平变异; 形态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广东、海南普遍野生稻58份样本中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从8到15条均有,酶谱类型可归纳为17种类型.相同谱型的酶带种类和数量相同,酶谱相似系数为1,亲缘关系最密切,相似系数0.9以上的植株(样本)亦很密切;0.8-0.89用亲缘关系也很近.同一小生境的植株,会有不同的酶带和酶谱类型.由此可以说,分子水平的变异与形态的变异不一定同步,水稻不同小生境的植株,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变异和演化路线.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稻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探索 [J].
孙新立,才宏伟,王象坤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1) :43-50
[2]   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的思考 [J].
游修龄 .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01) :37-42
[3]   广西野生稻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J].
吴妙燊 ;
陈成斌 .
作物学报, 1986, (02) :87-94
[4]   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水稻品种类型及其演变 [J].
傅春霞 ;
蒋荷 ;
谭秀云 .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04) :31-35
[5]  
同工酶在农业上的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陆士伟,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