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28
作者
蒋志斌
王兴志
张帆
曾德铭
张金友
鲁铁梅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广元—梁平海槽; 生物礁; 鲕粒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礁和飞仙关组滩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生物礁为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海侵礁,其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位于长兴期中晚期;鲕粒滩主要是在区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海退滩,其在纵向上位于飞一—飞三。礁、滩在平面上主要在广元—梁平海槽两侧呈带状分布。长兴期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礁向海侵的方向迁移,并且其层位逐渐抬升。飞仙关期随着海平面的下降,滩向海槽中迁移,其分布层位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控制这套地层礁、滩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海平面升降、大地构造、同生断裂及古气候。
引用
收藏
页码:940 / 9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J].
杨威 ;
魏国齐 ;
金惠 ;
张林 ;
沈珏红 ;
吴世祥 .
中国地质, 2007, (05) :822-828
[2]   四川广安市响水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雷卞军 ;
唐楷 ;
邓超 ;
蔡正旗 ;
王身建 ;
赵永刚 .
中国地质, 2007, (01) :66-72
[3]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1f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0-32+10
[4]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J].
王兴志 ;
张帆 ;
马青 ;
杨满平 ;
王一刚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沉积学报, 2002, (02) :249-254
[5]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研究与勘探潜力分析 [J].
冉隆辉 ;
陈更生 ;
张健 ;
杨雨 .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01) :46-55+6
[6]   川东飞仙关组沉积相与鲕滩气藏的分布 [J].
杨雨 ;
王一刚 ;
文应初 ;
刘划一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 (03) :18-21
[7]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J].
刘划一 ;
张静 ;
洪海涛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 (02) :30-38
[8]   秦岭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与构造演化 [J].
杜远生 ;
殷鸿福 ;
王治平 .
地球科学, 1997, (04) :65-69
[9]   二叠纪末期的全球淹没事件 [J].
陈中强 .
岩相古地理, 1995, 15 (03) :34-39
[10]   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与造礁生物古生态的研究 [J].
张维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6)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