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3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覆盖变化及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被引:70
作者
陆晴 [1 ,2 ,3 ]
吴绍洪 [1 ,2 ]
赵东升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NDVI; 气候因子; 生态地理区域;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7.02.016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GIMMS 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站台观测数据,对青藏高原19822013年高寒草地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表现为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近32 a来,整个高原草地生长季NDVI呈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0.000 3/a(p<0.05);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年际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整体为增加趋势,呈增加趋势的面积约占研究区域面积的75.3%,其中显著增加的占26.0%(p<0.05),类型主要为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高寒草甸;比例为4.7%,草地类型主要为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高原西部地区;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分析显示,青藏高原草地与降水、温度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均值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对降水的滞后效应显著;高原东北部温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好,降水为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东中部地区降水充沛,温度则为高寒草地生长的制约因子;南部地区降水和温度都较适宜,均与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相关性显著(p<0.05),共同作用于草地的生长;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因子与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关系均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3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1982-2010年中国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周伟 ;
刚成诚 ;
李建龙 ;
章超斌 ;
穆少杰 ;
孙政国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15-30
[2]   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J].
丁明军 ;
张镱锂 ;
刘林山 ;
王兆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2) :2114-2122
[3]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青藏高原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戈丽 ;
欧阳华 ;
张宪洲 ;
周才平 ;
徐兴良 .
地理研究, 2010, 29 (11) :2004-2016
[4]   多种类植被覆盖地区ASTER影像岩石、土壤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J].
陈江 ;
王安建 ;
黄妙芬 .
地球学报, 2007, (01) :86-91
[5]   青藏高原中东部水热条件与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张文江 ;
高志强 .
地理研究, 2006, (05) :877-886
[6]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杨元合 ;
朴世龙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1) :1-8
[7]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J]. 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任贾文,王绍武,伍荣生,杨修群,王苏民,刘时银,董光荣,卢琦,黄镇国,杜碧兰,罗勇.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01)
[8]   论青藏高原范围与面积 [J].
张镱锂 ;
李炳元 ;
郑度 .
地理研究, 2002, (01) :1-8
[9]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Ⅲ.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变化的影响[J]. 潘保田,李吉均.兰州大学学报. 1996(01)
[10]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