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贵在坚持——对我国大地构造中某些创新观点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7
作者
姜春发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构造迁移; 开合构造; 中央造山带; 大十字构造格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国庆60周年之际,反思过去:先后提出"构造迁移"、"开合构造"、"中央造山带"、"大十字构造格架"等一些想法,由于未能持续开展深入研究,如同盖了几个"半截楼",留下些许遗憾。
引用
收藏
页码:1772 / 17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41]   关于“中央造山带”几个问题的思考 [J].
张国伟 ;
柳小明 .
地球科学, 1998, (05) :3-5
[42]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J].
殷鸿福 ;
张克信 .
地球科学, 1998, (05) :3+5+7-8
[43]   中国“大十字构造”的地质意义及其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姜春发 ;
王宗起 .
中国地质, 1998, (02) :42-43
[44]   青海拉鸡山早古生代“开”、“合”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及成矿 [J].
邓清禄 ;
杨巍然 .
地质论评, 1998, (01) :15-22
[45]   概论新疆开合构造 [J].
徐新 .
新疆地质, 1998, (01) :1-12
[46]   地球历史的“开”、“合”节律与古地磁变化 [J].
杨巍然 ;
刘育燕 ;
邓清禄 .
地学前缘, 1997, (Z2) :245+247-250
[47]   陆内造山带“开”“合”时序演化的地球化学表征──桐柏北坡二郎坪群例析 [J].
邓清禄 ;
杨巍然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6) :53-59
[48]   华南晚前寒武纪剪刀式开合构造及其动力学 [J].
徐志刚 .
地质学报, 1995, (04) :285-295
[49]   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开合演化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J].
邓清录,周雁,杨巍然 .
西北地质科学, 1995, (01) :84-91
[50]   关于多旋回开合构造及区域成矿若干观点的认识 [J].
陈哲夫 .
新疆地质, 1995, (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