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

被引:32
作者
杨雪冬
机构
[1]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经济功能; 政治; 原始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 [经济学分支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在“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概念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de Tracy)在19世纪初创造出来不久,它就成了一个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甚至颇有贬义的名词,常常成为政治攻讦的工具和目标。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意识形态在历次国家兴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政治经济变动史实际上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竞争、破产、重构、更新的历史。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以及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给意识形态一个合理界定,为认识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新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国家兴衰探源[M] (美)奥尔森(Olson;Mancur)著;吕应中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93,
[2]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 (英)哈耶克(Hayek;F.A.Von)著;贾湛等译;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3]  
经济与社会[M] [美]塔尔科特·帕森斯;尼尔·斯梅尔瑟 著;刘进等 译 华夏出版社 1989,
[4]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德)韦 伯(Weber;M.)著;于 晓;陈维纲译; 三联书店 1987,
[5]  
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M] (美)布莱克(Black;CyrilE.)等著;周师铭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84,
[6]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著;陈万煦译; 商务印书馆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