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酚酸B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7
作者
林惠 [1 ,2 ]
杨万章 [2 ]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2] 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关键词
脑卒中; 丹酚酸B;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丹酚酸B作为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成分,在研究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中显示了重要性。丹酚酸B主要通过以下特性发挥其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具有很强的抗凋亡抗氧化特性,能保护受损的神经元;且能有效地诱导干细胞增殖,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改善损伤的脑组织周围的微环境以及促进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本文就丹酚酸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479 / 48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丹酚酸B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D14表达的影响[J]. 刘建国,丁艳蕊,杨胜兰,黄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4)
[2]   丹酚酸B盐抗腹主动脉不完全结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J].
崔红燕 ;
彭渊 ;
吴琦 ;
孟倩超 ;
王晓柠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 17 (07) :46-48
[3]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B on proliferation, neurite out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the cerebral cortex of embryonic mice [J].
GUO GuoQing1 ;
LI Bin1 ;
WANG YuanYuan1 ;
SHAN AiJing1 ;
SHEN WeiZai1 ;
YUAN Lin2 & ZHONG ShiZhen2 1Department of Anatomy ;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630 ;
China ;
2Institute of Clinical Anatomy ;
Key Laboratory of Tissue Construction and Detec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150 ;
China .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 2010, (06) :653-662
[4]   丹酚酸B对离体内皮祖细胞黏附、趋化和增殖的影响 [J].
李庆雯 ;
南亚昀 ;
姜希娟 ;
谭俊珍 ;
范英昌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8 (01) :20-23
[5]   丹酚酸B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神经元的作用机制研究 [J].
汪芸 ;
蒋玉凤 ;
黄启福 ;
崔巍 ;
蔡大勇 ;
王玺玫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 25 (02) :275-279
[6]   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丹酚酸B的干预作用 [J].
赵旭 ;
范英昌 ;
徐秀梅 ;
郭茂娟 .
中国卒中杂志, 2008, (02) :109-113
[7]   丹酚酸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J].
赵旭 ;
范英昌 ;
杜云 .
天津中医药, 2008, (01) :63-65
[8]   丹酚酸B对小鼠脑缺血不同时间脑能量代谢及脑水肿的作用 [J].
张颖 ;
蒋玉凤 ;
刘智勤 ;
任丽薇 ;
王谦 ;
王文荣 ;
王玺玫 ;
黄启福 .
药学学报, 2007, (12) :1250-1253
[9]   丹酚酸B对脑缺血小鼠脑能荷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 [J].
蒋玉凤 ;
王秋华 ;
刘智勤 ;
王谦 ;
蔡大勇 ;
刘世静 ;
张颖 ;
黄启福 .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18) :1903-1906
[10]  
Comparis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between salvianolic acid B and Ginkgo biloba extract(EGb 761)[J]. Chang-suo LIU Yong CHENG Jin-feng HU Wei ZHANG Nai-hong CHEN Jun-tian ZHANG~2 Department of Neuropharmacology,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50.China.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