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油田七区中馆4—馆6砂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36
作者
窦之林
董春梅
林承焰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孤东油田七区中馆 4—馆 6砂层组河流相疏松砂岩储层特征 ,将储层参数、流体性质的非均质性与生产动态紧密结合 ,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以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孤东油田七区中馆 4—馆 6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 ,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平面上 ,非主力相带砂体边缘和废弃河道的砂体以及高渗向低渗的过渡带形成了剩余油饱和度相对高值区。在垂向上 ,非主力小层砂岩分布局限 ,储层物性差 ,油层厚度薄 ,尽管其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 ,但其剩余油储量有限 ;相反 ,主力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低 ,但可采剩余油储量较大。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简单正韵律、复杂正韵律、均质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 5种形式。其中简单正韵律和复杂正韵律层内剩余油较富集 ,前者主要富集在层序中上部 ,而后者在层序内较多层段富集剩余油。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15 +1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冷东地区沙三段Ⅱ油组储层非均质模式 [J].
林承焰 ;
信荃麟 ;
刘泽容 ;
张学汝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3) :75-78
[2]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M].林承焰编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3]  
复杂油气藏勘探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信荃麟;刘泽容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